乐山配备机器人产业园 机器换人缓解用工荒

新闻中心 3608

> 关键字: 工业机器人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引领,机器人产业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众多传统行业巨头纷纷进军机器人领域,这仅仅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政府、资本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焊接机器人4953.jpg

机器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涌现,据统计,截至2018年2月,全国已有65个机器人产业园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许多省份甚至县市都积极参与到机器人产业园的建设中,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推动本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政府为机器人产业园设定了高远的目标,包括预期年产值和招商引资数量等。例如,哈尔滨和青岛都立志成为北方最大的产业机器人基地,而抚顺则制定了到2030年建成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宏伟蓝图。

在地理位置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布局形成了四大区域特色。环渤海地区主要发展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应用和技术咨询等产业;泛长三角地区则集聚了一批专业的机器人产业园区;珠三角地区以机器人本体的研究与制造为主导,深圳尤其擅长伺服驱动和控制器的研发;而中西部地区则以武汉、重庆和芜湖等地为重点发展区域。

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壮大,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机器人企业总数已达到6472家。其中,广东省的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位居全国首位。长三角经济圈的机器人企业数量也占据了总量的35.68%。

虽然国产机器人企业数量众多,但仍然存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目前,外资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所占份额超过70%。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本土企业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

工业机器人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这三大零部件的成本分别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的15%、20%和35%。然而,目前中国市场上,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海外品牌所占据。以精密减速器为例,国内减速器的成本约为30万,而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仅为15万至20万。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巨头厂商能够通过巨大的采购量和排他性协议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国内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快速成长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这些品牌有望在未来实现进口替代,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